腫瘤和癌症是一回事嗎?癌症能不能預防
電影裡有這樣一段情節:熊頓患淋巴瘤後,老鄭、艾米、夏夢、小夏等好朋友一直陪著她,幾個人甚至和熊頓一起理光頭,讓熊頓體會到“真正的朋友就像健康,你只有在即將逝去的時候,才意識到其價值”。
熱映電影《滾蛋吧!腫瘤君》哀而不傷,讓很多人笑中帶淚,引發了大家對腫瘤的關注。這部影片改編自漫畫師熊頓的同名漫畫。2011年8月,年輕的熊頓突然暈倒,被確診為惡性淋巴瘤,與病魔抗爭1年零3個月後離世。患病住院期間,熊頓把自己的經歷通過幽默漫畫《滾蛋吧!腫瘤君》表現出來,滿滿都是正能量,非常感人。
腫瘤是什麼,和癌症是一回事嗎?癌症能不能預防?親友得了癌症,該不該告訴對方?從電影院出來,很多人腦子裡都是問號。
對“腫瘤君”的7大誤會
誤會1 腫瘤和癌症是一回事
美國著名導演伍迪·艾倫說過:“世上最動聽的話不是我愛你,而是你的腫瘤是良性的。”
“腫瘤君”分為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兩大類,老百姓常說的“癌症”其實是惡性腫瘤的一種。良性腫瘤的特點是不會轉移,生長速度較慢,對於身體的危害程度相對較小。常見的良性腫瘤有肝臟囊腫、脂肪瘤、乳腺纖維瘤等。惡性腫瘤具有無限制地向外周擴散、浸潤、轉移的特點,對於身體的危害程度相當大。常見的有肝癌、肺癌、大腸癌等。因此,並不是所有腫瘤都一定會對人體造成很大的危害。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良性腫瘤具有向惡性轉化的可能,如乳腺纖維囊性增生(俗稱乳腺增生症)、大腸息肉等。惡性腫瘤也不一定就是絕症,部分癌症如甲狀腺癌的預後較好,而且現在的醫學治療手段發展較快,惡性腫瘤在某種程度上已不再是不治之症。
誤會2 癌症不可預防
世界衛生組織發佈的《世界癌症報告》稱,癌症已經成為全世界人類的最大致死原因。
癌症,是指我們的身體在正常情況下有個別細胞發生基因突變導致細胞過度生長。但幸運的是,我們的身體內有一個強大的防禦體系——免疫系統,能及時識別並消滅這些異常細胞,避免了癌症的發生。當人體的免疫系統受到損害時,便給基因突變的癌細胞以可乘之機,發展成癌症。
由此可見,免疫系統對於癌症的預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維持一個健康強壯的免疫系統有多方面因素,如飲食營養、體育鍛煉、情緒調節、工作節奏、人際關係、生活環境等等。
誤會3 體檢能保證及時發現癌症
體檢結果可以反映出一定時間內的身體健康狀況,但血液的檢查結果經常發生變化,有時一天內的結果都不相同,而影像方面的檢查結果也有一定的“有效期”。
很多癌症的早期症狀不明顯,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當出現明顯不適時,癌症往往已經發展到中晚期,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因此,對於一些高風險的人群,如家族中有多人患惡性腫瘤,常規體檢時間間隔要縮短,最好半年體檢一次,或者針對這些危險因素進行特定的醫學檢查,以便早期發現。例如,常年吸煙、飲酒而且家族中有患肺癌、肝臟腫瘤的人,僅僅拍X光片、做B超就不夠了,最好做個螺旋CT或強化CT,以便更為精確地檢查。
誤會4 吃大蒜、蔥頭、蘑菇不得癌
大蒜等蔥屬植物常被列入能降低癌症風險的推薦蔬菜目錄中。大蒜與蔥頭的確具有良好的抗癌效果,愛吃大蒜與蔥頭的人,患大腸癌、卵巢癌與喉癌等癌症的風險較低。
在癌症初期階段,堅持吃菇類有一定的抑癌作用。這是因為菇類不但含多糖,還含有干擾素的誘導劑——雙鏈核糖核酸,能夠進入癌細胞抑制其增殖。在各種癌症手術後,持續食用菇類有助於防止癌細胞的轉移。
但必須指出的是,引發癌症並不是單一的因素,經常吃大蒜、蔥頭和菇類等,對身體有益,但不一定保證不得癌症。均衡膳食,才是健康之道。
誤會5 癌症等於絕症
“腫瘤君”的威懾力很強,很多人將它和不治之症聯繫在一起。一旦被確診是癌症,有的患者的精神就立刻崩潰,家屬也往往不知所措。
其實,相當一部分癌症是可以治療甚至可以治癒的。比如,肺癌如果發現時是中晚期,治癒率不到10%,但如果是早期肺癌,治癒率能達到90%。隨著醫學科學的飛速發展,新的治療措施不斷推出,尤其是基因治療及分子靶向治療的出現,使一些原本無法治療的癌症患者能夠得到有效的治療或帶瘤長期生存。
電影的主人公熊頓,是因為淋巴瘤去世的。這些年,人們對淋巴瘤不太陌生。央視著名播音員羅京、《情深深雨濛濛》方瑜的扮演者李鈺、臺灣知名歌手阿桑都是因為淋巴瘤離開了我們。
《滾蛋吧!腫瘤君》電影裡面有一個橋段,醫生在查房時嚴肅地說:“淋巴瘤非常難治癒,5年生存率只有20%”。實際上,這個觀點有些誤導觀眾,世界衛生組織已把淋巴瘤歸類為可治癒的疾病。《2014年北京市健康白皮書》統計結果顯示,北京市淋巴瘤病人的5年生存率為38.57%。北京大學腫瘤醫院1995-2012年共診治191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人,5年生存率高達52.98%,10年生存率也高達42.45%。一旦被“腫瘤君”盯上,要及時到正規醫院進行規範的治療,這樣才能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
誤會6 腫瘤可以被餓死
腫瘤能不斷擴散,最終奪取患者的生命,是因為腫瘤似乎能夠在人體內自製新血管,供其汲取氧氣和養分。因此有人推斷,廢去腫瘤製造血管的能力,使其“餓死”,便能讓腫瘤減速甚或停止擴散。
腫瘤病人往往有個很大的顧慮:因擔心營養促進腫瘤生長,因此不敢多“補”。更有甚者,希望通過饑餓去餓死腫瘤。但是,患者若沒有足夠的營養支撐,正常細胞就不能發揮生理功能,而腫瘤細胞仍然會掠奪正常細胞的營養,結果“餓死”的只能是病人而不是腫瘤細胞。而且,營養不良的人更加容易發生腫瘤,且併發症更多、生活品質更低、臨床預後更差、生存時間更短。因此,對於癌症患者來說,營養支援應該成為他們的基本治療措施。
誤會7 癌症趨向低齡化
青年歌手姚貝娜、漫畫家熊頓等人是在最好的年華被癌症奪去了生命;年僅八歲、曾連續兩年登上央視春晚舞臺的鄧鳴賀小朋友,也因白血病過早離去,這讓很多人非常擔心癌症發病的低齡化趨勢。
其實,我國的癌症發病並未呈年輕化趨勢。例如,肺癌患者平均發病年齡達到71歲;乳腺癌患者30-40歲有一個高峰期,60歲以後有一個高峰期;肝癌、胃癌患者年齡多在60歲以後。
看完電影,吳彥祖主演的梁醫生對熊頓說的一句話讓很多人覺得很帥:“我負責治病,你負責相信我”。的確,“腫瘤君”很狡猾,需要醫患相互配合來戰勝它。比如,淋巴瘤的病理類型就有七十多種,不同類型的淋巴瘤治療的原則是不一樣的。如果患者和醫生不能相互信任、協同作戰,很可能會被病魔乘機作亂。
別被“腫瘤君”嚇倒
電影中,熊頓因吐槽奇葩老闆而丟了工作,又遭遇極品男友劈腿丟了愛情,在29歲生日會後,熊頓突然暈倒被送往醫院。
影片中有這樣一個場景:熊頓的朋友們從醫生處得知熊頓患有淋巴瘤後,為要不要告訴熊頓而爭論,還沒等大家討論完,熊頓就陰差陽錯地知道了這個消息。如果身邊真的有親戚朋友遇到這種情況,我們該怎麼辦?瞞著還是直接說?
有的人怕病人知道結果承受不了,加快病情惡化。有的人認為:病人知道自己的病情,可以參與診療決策,有利於治療。
在現代社會,隱瞞病情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年輕患者、有知識的患者,都可借助網路瞭解病情。況且,病人都很敏感,親友不自然的表情、突然改變的態度等也會讓病人懷疑自己得了絕症,更容易胡思亂想。臺灣的一項研究顯示,90%的癌症患者希望得知診斷的真相。
其實,患者對於壞消息的承受能力比我們想像得要強。熊頓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她不僅以積極的心態配合治療,還將得病期間的感悟以漫畫形式呈現出來,讓更多的人看清“腫瘤君”。隨著醫療手段的不斷進步,癌症患者也是有能力讓原本可怕的“腫瘤君”滾蛋的。
當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能像熊頓那樣以豁達的心態面對“腫瘤君”,告訴患者壞消息需要掌握好時機和技巧,尤其要考慮病人的性格特徵。不少得癌症的人都有一種“癌症性格”,並呈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內向憂鬱,喜歡生悶氣,感情細膩卻不太善於交往和表達情感,遇到問題常看到陰暗面,不易從困境走出來;另一種是外表開朗,但內心壓力大,有困難和心理問題不愛傾訴,所謂的“悶葫蘆”。告訴這些患者壞消息時,要做好共同度過最困難時期的準備。同時,還要努力發掘癌症“壞消息”中的“好消息”,比如,告訴患者,“雖然得了癌症,好在不是晚期,能治”,幫病人度過心理的“休克期”,激發其戰勝癌症的信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