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顯示具有 防癌養生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防癌養生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5年8月30日 星期日

抗癌聯盟:生活中最便宜的防癌處方

抗癌聯盟:生活中最便宜的防癌處方
所有人都想遠離癌症、健康長壽,但你想知道最簡單、便宜的防癌方法是什麼嗎?國際抗癌聯盟曾發表報告稱,全球每年有1200萬新發癌症病例,其中高達四成原本可以在生活中防住。

防癌处方
防癌处方

防癌处方
防癌处方

防癌处方
防癌处方

防癌处方
防癌处方
防癌处方

16種有效預防癌細胞的食物多吃有利健康

16種有效預防癌細胞的食物多吃有利健康
“病從口入”,看似簡單的幾個字事實上卻包含了多個層次的意思:衛生問題、營養問題、食品安全問題甚至更深層的健康飲食以及食物治療問題。癌症的發生往往是因為食物上選擇錯誤,深窗網編輯今天給大家介紹十六款可以有效殺死體內癌細胞的健康食物。

1、苦瓜:李時珍稱其為“一等瓜”
苦瓜在民間受到的待遇兩極分化嚴重,不少人很“好”這一口,也有人對其敬而遠之。但真正給它“好身份”的卻是明代大醫學家李時珍,他稱其為“一等瓜”,是不可多得的抗癌瓜。 
西醫更證明,苦瓜的抗癌功效來自一種類奎寧蛋白,它是一種能啟動免疫細胞的活性蛋白,通過免疫細胞做“二傳手”,將癌細胞或其他不正常的細胞殺掉∴瓜種子中含有一種蛋白酶抑制劑,能抑制腫瘤細胞分泌蛋白酶,從而抑制癌細胞的侵襲和轉移。

2、茄子:“霜打茄子”是好藥
中藥許多方劑及民間驗方中,時常使用“秋後老茄子”、“霜打茄子”。越來越多證據表明,茄子具有抗癌功能。曾有試驗從茄子中提取的一種無毒物質,用於治療胃癌、子宮頸癌等收到良效。另外,茄子中含有龍葵堿、葫蘆素、水蘇堿、膽鹼、紫蘇甙、茄色甙等多種生物鹼物質,其中龍葵堿、葫蘆素被證實具有抗癌能力,茄花、茄蒂、茄根、茄汁皆為良藥,古代就有秋茄根治療腫瘤的記載。 
茄子還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除維生素AC偏低外,其他維生素和礦物質幾乎跟番茄差不多,而蛋白質和鈣甚至比番茄高3倍。

3、海帶:可預防乳腺癌和甲狀腺腫瘤 
海帶中藥名為“昆布”,可預防乳腺癌和甲狀腺腫瘤。海帶富含碘,能防“大脖子”病在中國已經婦孺皆知,實際上,海帶還有其他諸多“本領”,它含的海藻酸鈉與具致癌作用的鍶、鎘有很強的結合能力,並將它們排出體外;海帶可選擇性殺滅或抑制腸道內能夠產生致癌物的細菌,所含的纖維還能促進膽汁酸和膽固醇的排出;海帶提取物對各種癌細胞有直接抑制作用。加老中醫微信(zhongyiiii)學習更多精品養生知識!

4、地瓜:逐漸被淡忘的抗癌佳品
小時候冬天捧著香噴噴的烤紅薯邊暖手邊解饞的日子已經淡出不少年輕人的記憶,過去走街串巷的賣烤紅薯攤現在幾乎無跡尋,隨著經濟條件的好轉,有調查表明,我國城鎮居民不少人已不再食用地瓜。 
地瓜:別名甘薯、紅薯、白薯,被認為是祛病延年、減肥保健的絕佳食品。其實地瓜也有強大的防癌功能。最近科技人員在地瓜中發現了一種去氫表雄酮的物質,它能預防腸癌和乳腺癌的發生。

5、南瓜:被譽為“神瓜”
在某些國家它被譽為“神瓜”,因為它既可為糧,又可為菜。美國人在感恩節都要吃南瓜,以表示對南瓜的謝意。但是,在我國,現已很少種植。 
南瓜可預防肥胖、糖尿病、高血脂和高膽固醇血症,對癌症預防有很好的效果,南瓜維生素A的含量之高,是常人無法想像的。另外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鈣質和纖維素,還含有抑制致癌物色氨酸-P的不明成分。

6、麥麩:最好的防癌食物纖維
別名麩子,小麥磨粉時脫下的種皮,用作飼料,不食用。用麥麩餵牲口,皮膚紅潤,毛髮油亮,極顯健康狀,現麥麩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為了健康,西方不少機構號召人們吃全谷食物、全麥食物。全麥食物即把小麥全粒磨成麵粉丁再分出麥麩,用這種粉製成的食品。 
麥麩是小麥主要營養成分的“倉庫”,B族維生素、硒、鎂等礦物質及纖維素幾乎都集中在它身上。它能預防並治療結直腸癌、糖尿病、高膽固醇血症、高脂血症、便秘、痔瘡等。因此,不少專家認為,麥麩是最好的防癌食物纖維。

7、蘿蔔:根莖類蔬菜中的“健康保護神”
蘿蔔別名萊菔,品種多,皆為抗癌能手,所以有農諺:“冬吃蘿蔔夏吃薑,一生不用跑藥堂”以及“十月蘿蔔水人參”之說。荷蘭人定胡蘿蔔為“國菜”,日本、美國認為它是根莖類蔬菜中的“健康保護神”。 
蘿蔔具抗癌、寬胸、化痰、利尿之功能。蘿蔔中含有多種酶,能消除亞硝胺的致癌作用,其中的本質素能刺激肌體免疫力,提高巨噬細胞的活性,增強其吞噬殺滅癌細胞的能力。蘿蔔的辣味來自芥子油,它可刺激腸蠕動,促進致癌物的排除,蘿蔔中還含有許多抑制致突變活性的不明成分。蘿蔔中維生素C含量比蘋果、梨高出8--10倍。而胡蘿蔔因含豐富的胡蘿蔔素,也具有極好的防癌作用。加老中醫微信(zhongyiiii)學習更多精品養生知識!

8、獼猴桃(奇異果):維生素C含量居水果之冠 
棕色,形似土豆,其內碧綠如翡翠,甘酸可口,本是南方山區野果,現在已移栽到全國各地。其果實富含糖、蛋白質、類脂、維生素、有機酸及多種礦物質。維生素C含量居水果之冠,每100克果子含200毫克,幾乎是柑橘的100倍,番茄的30倍,是名副其實的“天然維生素C片”,另外還含有豐富的具有保護血管功能的維生素P,其營養價值甚高。

9、菜花的營養十分豐富,它含有蛋白質、脂肪、糖份,以及多種維生素 
和鈣鐵磷銅錳等多種礦物質,長吃菜花可增加肝臟的解毒能力,並提高機體的免疫力,防止感冒和壞血病的發生。此外菜花中含有多種吲哚衍生物,能增強機體對苯並芘的抵抗能力,菜花還含有能分解亞硝胺的酶和“二硫酚硫酮”,能中和毒物並促進機體排泄,所以多食菜花可減少患癌症的機會,對身體很有益處。

10、蘆筍:蘆筍又名龍鬚菜,是一種高級營養蔬菜,在國外有“蔬菜之王”的美稱 
據有關專家研究證明:蘆筍具有防止癌細胞擴散的功能。它含有硒和植物纖維等,可用來防治多種癌症。對淋巴肉芽腫瘤、膀胱癌、皮膚癌、直腸癌及乳腺癌等均有特殊療效。科學家認為:蘆筍之所以可以治癌,是由於它含有組織蛋白等營養物質,可以使細胞生長正常化,而維生素C和纖維素可增強細胞間質,成為阻止癌細胞生長的第一道障礙,還可以促進腸蠕動,減少腸壁對食物中膽固醇的吸收,促進致癌物質排出體外。另外,蘆筍中所含的天門動醯胺也是公認的抗癌物質。

11、常吃玉米可防癌 
其營養價值超過麵粉、大米,經常食用能預防動脈硬化、心腦血管疾病、癌症、高膽固醇血症、高血壓等病。“粗糧”——玉米越來越受到營養學家的重視,據研究證明,玉米中含有豐富的鈣、鎂、硒等微量元量和多種維生素。硒是一種抗癌物質,它在體內起到一個清道夫的作用。玉米中纖維素的含量很高,可以刺激胃腸道使腸蠕動增強,促進排便,減少腸道對致癌物質的吸收,預防大腸癌的發生,因此,常吃玉米有一定的防癌作用。不過,有一點是要特別提醒注意的,常吃新鮮玉米為最好

12、喝豆漿可降低三種癌症危險 
豆類食品含有較多的異黃酮類化合物和植物激素,異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抗癌作用。植物激素可以協調人體的內分泌功能,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以喝豆漿的方式補充植物蛋白,可以降低乳腺癌、結腸癌和前列腺癌,而且黴類食品中的其他化合物可以改善人體內分泌功能使人的抗癌能力增強,從而達到抗癌和保鍵作用。從預防學角度出發,中年的婦女最需要補充豆類食品。每天喝豆漿即可減少乳腺癌的發生,也能預防婦女過早衰老。從內分泌方面延長婦女的臟器功能,使婦女更加健康和充滿活力,所以,醫生認為,常喝豆漿不僅補充了人體所需蛋白質,而且還有防病健身之功效。在豆類中,大豆、豌豆、扁豆、綠豆和刀豆等都含有可以防癌抗癌的核酸。

13、綠茶:防癌 
據國內外廣泛研究,認為茶葉,尤其是綠茶具有非常明顯的防癌作用。

14、百合科:預防癌症 
(蔥、洋蔥、蒜等)和十字花科(元白菜、白蘿蔔、蕪菁等)蔬菜:它們含有多量的硫化合物,能夠增強肝臟對異物解毒時所需酶的作用,能增強人體預防癌症的效果。

15、蘑菇:有利於預防胃癌和食管癌 
營養豐富,含有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多種維生素的礦物質,含硒和豐富的維生素D,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有利於預防胃癌和食管癌。

16、大蒜:對許多癌細胞具有強烈的抑制作用 
實驗已證實,大蒜素、大蒜辣素對許多癌細胞具有強烈的抑制作用,大蒜素還能阻斷在體內合成亞硝胺。大蒜富含硒、鍺,鍺能啟動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

吃什麼能殺死癌細胞梨子的強大你無法想像

吃什麼能殺死癌細胞梨子的強大你無法想像

梨子是人呢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水果,大家可能對梨子的功效沒多少瞭解,可能知道最多的就是化痰止咳什麼的,其它可能就一無所知了。那麼梨子有什麼具體的功效和作用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梨子強大的功效吧。

吃什么能杀死癌细胞 梨子的强大你无法想象(2)

梨子具有抗癌作用
研究人員對吸煙者進行了試驗,讓他們在4天內連續每天吃750克梨,並測定吃梨前後尿液中多環芳香烴的代謝產物1-羥基芘含量。結果發現,吸煙6小時後吃梨,人體血液內1-羥基芘會經尿液大量排出;如果不吃梨,1-羥基芘排出很少。

而加熱的梨汁含有大量的抗癌物質多酚,給注射過致癌物質的小白鼠喝這樣的梨汁,白鼠尿液中就能排出大量的1-羥基芘毒素,從而有效預防癌症。另外,梨雖然很甜,但其熱量和脂肪含量很低,中老年人多吃些梨,可以幫助人體淨化器官,軟化血管。
吃梨還對厭食、消化不良、腸炎、慢性咽炎等疾病有一定的輔助療效。不過,專家提醒,梨雖然是佳果,也不宜多食,風寒咳嗽、脘腹冷痛、脾虛便溏者以及產婦都要慎食。梨還有利尿作用,夜尿頻者睡前要少吃梨。梨含果酸多,胃酸較多的人,也不可多食。

梨子的功效與作用

第一、潤肺清燥、止咳化痰、養血生肌
梨汁味甘酸而平,有潤肺清燥、止咳化痰、養血生肌的作用,因此對喉乾燥、癢、痛、音啞、痰稠等均有良效。

第二、促進胃腸蠕動
梨汁富含膳食纖維,是最好的腸胃“清潔工”。飯館裡的飯菜大都以“味”取勝,食物多油膩或辛辣,吃後容易誘發便秘。而飯後喝杯梨汁,能促進胃腸蠕動,使積存在體內的有害物質大量排出,避免便秘。

第三、保護肝臟、適合飲酒的人
梨含有較多糖類和多種維生素,對肝臟有一定的保護作用,特別適合飲酒人士。

第四、低血壓、養陰清熱
梨具有降低血壓、養陰清熱的功效,患高血壓、心臟病、肝炎、肝硬化的病人,經常喝些梨汁大有益處。

第五、有助腎臟排泄
梨有助於腎臟排泄尿酸和預防痛風、風濕病和關節炎。

第六、促進食欲,助消化
梨能促進食欲,幫助消化,並有利尿通便和解熱作用,可用于高熱時補充水分和營養。

第七、養陰潤燥消風
梨具有潤燥消風的功效,在氣候乾燥時,人們常感到皮膚瘙癢、口鼻乾燥,有時乾咳少痰,每天喝一兩杯梨汁可緩解乾燥。

第八、緩解咽喉刺激
吸煙的人喝梨汁,可以減輕香煙中有害物質對咽喉、呼吸道的刺激。

吃梨子的好處

好處一:飯後吃梨,可排體內致癌物
韓國研究人員發現,飯後吃個梨或喝杯熱梨汁,積存在人體內的致癌物質可以大量排出。調查結果顯示,吸煙或者吃烤肉等在體內聚集的強致癌物質多環芳香烴,在吃梨後會顯著降低,特別是喝了加熱過的梨汁。

好處二:止咳化痰,清熱降火
在營養學界,梨有個很響亮的名頭——天然礦泉水。它多汁、少渣,卻含有豐富的葡萄糖、果酸、鐵等多種微量元素、膳食纖維以及維生素ABC等,具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養血生肌、潤肺去燥等功能,最適宜冬春季節發熱和有內熱的病人食用。

好處三:可治療“春季季節病”
梨還有降低血壓、清熱鎮靜的作用。高血壓患者,如果有頭暈目眩、心悸耳鳴者,經常吃梨,可減輕症狀並能有效地治療“春季季節病”。

好處四:促消化,補水分

好處五:咀嚼能當“護牙劑”
大家在吃梨時會咀嚼到些清脆的顆粒,它可有效清除牙縫裡的菌斑。專家稱,吃半個梨就能清除牙齒中20%的菌斑,對身體可有百利。

好處六:可解酒,保護肝臟
梨子清涼潤胃還解酒。梨雖然甜,但熱量卻很低,極適合愛吃甜又怕胖的人食用。吃個梨能清涼潤胃,特別對於喝酒人士而言,因為梨含有較多糖類物質和多維生素,對肝臟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好處七:潤燥消風
梨具有潤燥消風的功效,在秋季氣候乾燥時,人們常感到皮膚瘙癢、口鼻乾燥,有時乾咳少痰,每天吃一兩個梨可緩解乾燥。

可解酒保護肝臟
梨的各個部分都有不同的作用
梨果:生津、潤燥、清熱、化痰、消渴、眼赤腫痛、消化不良。
梨果皮:清心、潤肺、降火、生津滋腎、補陰。根、枝葉、花,具有潤肺、消痰、解毒的功效。
梨籽:含有木質素,是不可溶的纖維,能在腸道中溶解,形成像膠紙的薄膜,與腸道中的膽固醇結合將其排出體外。
結語:以上就是三九養生堂為大家介紹梨子功效的全部內容,相信大家在看完全文之後已經瞭解了梨子強大的功效有哪些了吧。梨子在抗癌方面的功效非常的強大,所以大家平時可以多吃點梨子哦。

2015年8月28日 星期五

腫瘤和癌症是一回事嗎?癌症能不能預防

腫瘤和癌症是一回事嗎?癌症能不能預防

電影裡有這樣一段情節:熊頓患淋巴瘤後,老鄭、艾米、夏夢、小夏等好朋友一直陪著她,幾個人甚至和熊頓一起理光頭,讓熊頓體會到“真正的朋友就像健康,你只有在即將逝去的時候,才意識到其價值”。
熱映電影《滾蛋吧!腫瘤君》哀而不傷,讓很多人笑中帶淚,引發了大家對腫瘤的關注。這部影片改編自漫畫師熊頓的同名漫畫。20118月,年輕的熊頓突然暈倒,被確診為惡性淋巴瘤,與病魔抗爭1年零3個月後離世。患病住院期間,熊頓把自己的經歷通過幽默漫畫《滾蛋吧!腫瘤君》表現出來,滿滿都是正能量,非常感人。
腫瘤是什麼,和癌症是一回事嗎?癌症能不能預防?親友得了癌症,該不該告訴對方?從電影院出來,很多人腦子裡都是問號。
  對“腫瘤君”的7大誤會

  誤會腫瘤和癌症是一回事
美國著名導演伍迪·艾倫說過:“世上最動聽的話不是我愛你,而是你的腫瘤是良性的。”
“腫瘤君”分為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兩大類,老百姓常說的“癌症”其實是惡性腫瘤的一種。良性腫瘤的特點是不會轉移,生長速度較慢,對於身體的危害程度相對較小。常見的良性腫瘤有肝臟囊腫、脂肪瘤、乳腺纖維瘤等。惡性腫瘤具有無限制地向外周擴散、浸潤、轉移的特點,對於身體的危害程度相當大。常見的有肝癌、肺癌、大腸癌等。因此,並不是所有腫瘤都一定會對人體造成很大的危害。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良性腫瘤具有向惡性轉化的可能,如乳腺纖維囊性增生(俗稱乳腺增生症)、大腸息肉等。惡性腫瘤也不一定就是絕症,部分癌症如甲狀腺癌的預後較好,而且現在的醫學治療手段發展較快,惡性腫瘤在某種程度上已不再是不治之症。

  誤會癌症不可預防
世界衛生組織發佈的《世界癌症報告》稱,癌症已經成為全世界人類的最大致死原因。
癌症,是指我們的身體在正常情況下有個別細胞發生基因突變導致細胞過度生長。但幸運的是,我們的身體內有一個強大的防禦體系——免疫系統,能及時識別並消滅這些異常細胞,避免了癌症的發生。當人體的免疫系統受到損害時,便給基因突變的癌細胞以可乘之機,發展成癌症。
由此可見,免疫系統對於癌症的預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維持一個健康強壯的免疫系統有多方面因素,如飲食營養、體育鍛煉、情緒調節、工作節奏、人際關係、生活環境等等。

  誤會體檢能保證及時發現癌症
體檢結果可以反映出一定時間內的身體健康狀況,但血液的檢查結果經常發生變化,有時一天內的結果都不相同,而影像方面的檢查結果也有一定的“有效期”。
很多癌症的早期症狀不明顯,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當出現明顯不適時,癌症往往已經發展到中晚期,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因此,對於一些高風險的人群,如家族中有多人患惡性腫瘤,常規體檢時間間隔要縮短,最好半年體檢一次,或者針對這些危險因素進行特定的醫學檢查,以便早期發現。例如,常年吸煙、飲酒而且家族中有患肺癌、肝臟腫瘤的人,僅僅拍X光片、做B超就不夠了,最好做個螺旋CT或強化CT,以便更為精確地檢查。

誤會吃大蒜、蔥頭、蘑菇不得癌
大蒜等蔥屬植物常被列入能降低癌症風險的推薦蔬菜目錄中。大蒜與蔥頭的確具有良好的抗癌效果,愛吃大蒜與蔥頭的人,患大腸癌、卵巢癌與喉癌等癌症的風險較低。
在癌症初期階段,堅持吃菇類有一定的抑癌作用。這是因為菇類不但含多糖,還含有干擾素的誘導劑——雙鏈核糖核酸,能夠進入癌細胞抑制其增殖。在各種癌症手術後,持續食用菇類有助於防止癌細胞的轉移。
但必須指出的是,引發癌症並不是單一的因素,經常吃大蒜、蔥頭和菇類等,對身體有益,但不一定保證不得癌症。均衡膳食,才是健康之道。

  誤會癌症等於絕症
“腫瘤君”的威懾力很強,很多人將它和不治之症聯繫在一起。一旦被確診是癌症,有的患者的精神就立刻崩潰,家屬也往往不知所措。
其實,相當一部分癌症是可以治療甚至可以治癒的。比如,肺癌如果發現時是中晚期,治癒率不到10%,但如果是早期肺癌,治癒率能達到90%。隨著醫學科學的飛速發展,新的治療措施不斷推出,尤其是基因治療及分子靶向治療的出現,使一些原本無法治療的癌症患者能夠得到有效的治療或帶瘤長期生存。
電影的主人公熊頓,是因為淋巴瘤去世的。這些年,人們對淋巴瘤不太陌生。央視著名播音員羅京、《情深深雨濛濛》方瑜的扮演者李鈺、臺灣知名歌手阿桑都是因為淋巴瘤離開了我們。
《滾蛋吧!腫瘤君》電影裡面有一個橋段,醫生在查房時嚴肅地說:“淋巴瘤非常難治癒,5年生存率只有20%”。實際上,這個觀點有些誤導觀眾,世界衛生組織已把淋巴瘤歸類為可治癒的疾病。《2014年北京市健康白皮書》統計結果顯示,北京市淋巴瘤病人的5年生存率為38.57%。北京大學腫瘤醫院1995-2012年共診治191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人,5年生存率高達52.98%10年生存率也高達42.45%。一旦被“腫瘤君”盯上,要及時到正規醫院進行規範的治療,這樣才能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

  誤會腫瘤可以被餓死
腫瘤能不斷擴散,最終奪取患者的生命,是因為腫瘤似乎能夠在人體內自製新血管,供其汲取氧氣和養分。因此有人推斷,廢去腫瘤製造血管的能力,使其“餓死”,便能讓腫瘤減速甚或停止擴散。
腫瘤病人往往有個很大的顧慮:因擔心營養促進腫瘤生長,因此不敢多“補”。更有甚者,希望通過饑餓去餓死腫瘤。但是,患者若沒有足夠的營養支撐,正常細胞就不能發揮生理功能,而腫瘤細胞仍然會掠奪正常細胞的營養,結果“餓死”的只能是病人而不是腫瘤細胞。而且,營養不良的人更加容易發生腫瘤,且併發症更多、生活品質更低、臨床預後更差、生存時間更短。因此,對於癌症患者來說,營養支援應該成為他們的基本治療措施。

誤會癌症趨向低齡化
青年歌手姚貝娜、漫畫家熊頓等人是在最好的年華被癌症奪去了生命;年僅八歲、曾連續兩年登上央視春晚舞臺的鄧鳴賀小朋友,也因白血病過早離去,這讓很多人非常擔心癌症發病的低齡化趨勢。
其實,我國的癌症發病並未呈年輕化趨勢。例如,肺癌患者平均發病年齡達到71歲;乳腺癌患者30-40歲有一個高峰期,60歲以後有一個高峰期;肝癌、胃癌患者年齡多在60歲以後。
看完電影,吳彥祖主演的梁醫生對熊頓說的一句話讓很多人覺得很帥:“我負責治病,你負責相信我”。的確,“腫瘤君”很狡猾,需要醫患相互配合來戰勝它。比如,淋巴瘤的病理類型就有七十多種,不同類型的淋巴瘤治療的原則是不一樣的。如果患者和醫生不能相互信任、協同作戰,很可能會被病魔乘機作亂。

  別被“腫瘤君”嚇倒
電影中,熊頓因吐槽奇葩老闆而丟了工作,又遭遇極品男友劈腿丟了愛情,在29歲生日會後,熊頓突然暈倒被送往醫院。
影片中有這樣一個場景:熊頓的朋友們從醫生處得知熊頓患有淋巴瘤後,為要不要告訴熊頓而爭論,還沒等大家討論完,熊頓就陰差陽錯地知道了這個消息。如果身邊真的有親戚朋友遇到這種情況,我們該怎麼辦?瞞著還是直接說?
有的人怕病人知道結果承受不了,加快病情惡化。有的人認為:病人知道自己的病情,可以參與診療決策,有利於治療。
在現代社會,隱瞞病情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年輕患者、有知識的患者,都可借助網路瞭解病情。況且,病人都很敏感,親友不自然的表情、突然改變的態度等也會讓病人懷疑自己得了絕症,更容易胡思亂想。臺灣的一項研究顯示,90%的癌症患者希望得知診斷的真相。
其實,患者對於壞消息的承受能力比我們想像得要強。熊頓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她不僅以積極的心態配合治療,還將得病期間的感悟以漫畫形式呈現出來,讓更多的人看清“腫瘤君”。隨著醫療手段的不斷進步,癌症患者也是有能力讓原本可怕的“腫瘤君”滾蛋的。
當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能像熊頓那樣以豁達的心態面對“腫瘤君”,告訴患者壞消息需要掌握好時機和技巧,尤其要考慮病人的性格特徵。不少得癌症的人都有一種“癌症性格”,並呈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內向憂鬱,喜歡生悶氣,感情細膩卻不太善於交往和表達情感,遇到問題常看到陰暗面,不易從困境走出來;另一種是外表開朗,但內心壓力大,有困難和心理問題不愛傾訴,所謂的“悶葫蘆”。告訴這些患者壞消息時,要做好共同度過最困難時期的準備。同時,還要努力發掘癌症“壞消息”中的“好消息”,比如,告訴患者,“雖然得了癌症,好在不是晚期,能治”,幫病人度過心理的“休克期”,激發其戰勝癌症的信心。